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台灣美術論衡

台灣美術論衡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7034540
倪再沁
藝術家
2007年8月02日
93.00  元
HK$ 83.7  







* 叢書系列:藝術欣賞、美術論叢、美術行政、畫家專輯
* 規格:平裝 / 180頁 / 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術欣賞、美術論叢、美術行政、畫家專輯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史









  多重身分的「藝」者──倪再沁,美術館館長、藝術評論者、創作者、藝術教育者……身陷台灣美術書寫二十餘載,以百萬餘字,交織出台灣美術觀察系列──《台灣美術論衡》、《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

  議題包含台灣的美術教育、後現代美術、當代藝術發展、美術文字工作者、美術環境變遷等,從點到面,流暢的文字、事件的申論、清朗的見解,構築出大視野的台灣美術生態之演變。

作者簡介

倪再沁

1955年生於台北縣
1997至2000年──任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
2001至2004年──任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暨美研所所長
2004至2007年7月──任東海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第一篇西方美術.台灣製造-台灣現、當代美術的批判............7
第一節 藝術運動與社會思潮
第二節 西方現代藝術的脈絡
第三節 台灣現代美術的歷史分期
第四節 台灣現代美術的萌芽
第五節 荒蕪中的樂園
第六節 無根與放逐
第七節 鄉土運動的花瓶
第八節 現代主義的復甦
第九節 混沌與再生
第十節 結語

第二篇「經濟的」台灣美術教育--台灣美術教育的批判............49
第一節 功利主義所主導的美術教育
第二節 形式的理想主義
第三節 畸形教育下的犧牲者
第四節 流於形式的通識教育
第五節 被誤解了的美術教育
第六節 早熟的兒童美術
第七節 健全國民教育,口號中的花瓶
第八節 美術的升學主義
第九節 封閉的高等美術教育
第十節 看得見的社會美術教育
第十一節 美術教育符合更長遠的經濟效益

第三篇台灣後現代美術的觀察.................................59
第一節 「繪畫」的挫敗
第二節 強調觀念的思潮
第三節 Both?and的承繼
第四節 走向Neither?nor
第五節 藝術「行為」崛起
第六節 新具象與社會批判
笫七節 本土的新文人畫
第八節 結語

第四篇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67
第一節 台灣美術「西化」與「本土化」議題之展開
第二節 從鄉土意識到台灣意識
第三節 美術運動中的台灣意識
第四節 結語──由台灣意識到台灣美術

第五篇台灣美術中的台灣意識(續篇).........................101
第一節 台灣美術史的曙光
第二節 美術史觀與台灣意識
第三節 台灣美術史中的「非台灣」
第四節 期待完整而宏偉的台灣美術

第六篇台灣美術及其意識的「位置」-
文件大展、K18之後的思索與考量(胡永芬採訪)............119

第七篇論一九九○年代台灣美術避難所內匱乏的語言、荒謬的辯證.125
第一節 主體的再釐清
第二節 匱乏的意識修辭?
第三節 割裂、倒置後的錯亂
第四節 「現代主義」與「社會現代化」的再混亂
第五節 回到最基本的問題
第六節 另一種共鳴

第八篇顛覆與邊緣戰鬥-九十年代台灣前衛美術的探索...........137
第一節 現代與後現代的「前衛」
第二節 達達與福魯克薩斯的省思
第三節 二號公寓與「工地秀」的顛覆
第四節 「台灣計劃」的邊緣戰鬥

第九篇 國王的新藝評─讀奧利瓦〈藝術,在東西方之間無隔閡無障礙〉.143
第一節 管窺奧利瓦的文意
第二節 奧文與李銘盛
第三節 另一種「藝評」?

第十篇台灣美術文字工作者的階段性困境......................147
第一節 台灣美術研究環境的視野不夠開闊
第二節 台灣美術史研究品質有待提升
第三節 台灣美術評論的亂象亟待澄清
第四節 期待專業的美術文字工作者

第十一篇關於戰後台灣美術之斷代............................153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台灣美術史的斷代與其依據
第三節 四個時代的探討
第四節 夾縫中的一代
第五節 結語

第十二篇台灣南北當代美術性格的觀察........................169
第一節較重情感的高雄.較重思考的台北
第二節較為質樸的高雄.較為精緻的台北
第三節較為社會的高雄.較為美學的台北
第四節較重經驗的高雄.較重訊息的台北
第五節較拙澀的高雄.較成熟的台北
第六節未來

第十三篇尋找台灣美術的母語-評二二八紀念美展..............175
第一節缺席的二二八
第二節美術的主體意識
第三節唯一的選擇
第四節穿鑿附會的解讀
第五節陷落在文字迷障中的二二八美術
第六節意指取代了意符
第七節由暴力走向尊嚴



  八十年代中,我定居在高雄,因此撰寫在地的文化觀察,偶而也議論古今美術,甚至還斗膽品評藝事,從此和台灣美術的書寫結緣;九十年代我把眼光向北望,一發不可收拾,因而有大半歲月都困在文字工作中。 

  由於身在其中當局者迷,不免獨具隻眼、言詞激越並得罪不少同道,所以我對出版台灣美術評論專書頗為猶疑。直到最近,一則因個人已自藝評工作中抽身,可以比較客觀看待昔日的論述;二則是時過境遷,從前令人激動不已的文詞如今已如往事前塵;三則是台灣美術的主體性已經不再是熱門議題,也引不出新的論述(但仍可供憑弔),是可以告一個段落了。 

  當世界各國反全球化運動此起彼落之際,台灣卻因為這樣、那樣,以致過度期待入世(加入WTO),其結果是主體性的逐漸淪喪!何以見得?在此不論農產品、電影業等顯而易見的案例,只要看看今日美術界的景況就可知,不久前才號稱顯學經常有學術會議的台灣美術史研究,如今是多麼沉寂!在這樣一個仰望全球化,強調與國際接軌的年代,回溯台灣美術的歷史,顯得頗不合時宜,議論台灣美術諸般現象,想必也無足輕重,大概只有美術學術圈裡的極小眾還有興趣略知一、二,美術界的目光大多投射在策展、交流、駐村、連結……心力則投注在拼貼、裝扮、挪用、虛擬…此時此地,訊息已取代了沉思,表象也超越了內涵,全球語境當然也掩蓋了台灣美術。全民英檢越來越重要,中文書寫可能就愈來愈笨拙;國際認同越來越渴望,獨立自主可能就愈來愈無望。

  台灣的大環境如此,美術怎麼可能例外!為什麼前輩畫家的市價逐漸探底?為什麼台北雙年展大家都不在乎?為什麼重要的個展日漸減少?為什麼新世代的風格大同小異?這些和出版台灣美術專書有關係嗎?沒關係嗎?有嗎?沒有嗎? 

  仔細想想,陷身台灣美術書寫已二十餘載,發表過的文章已逾數百萬字,扣掉那些言不由衷或言過其實的部分,刪掉那些感情用事或感時興懷的篇章,能再度復出的剩不到一半,如今以台灣美術觀察系列涵蓋其中較適合成冊的部分,當然也就更有限了。 

  書名特別強調「論衡」而非「研究」,這是實情,僅僅是台灣美術史的分期、脈絡,儘管觀察了二十幾年,每次動筆都有不同的感受,這類細說從頭的大敘述之所以寫了又寫,就因為觀察的還不透澈,所以總是想再完整的寫一回(仍未完成),台灣美術的論述之所以迷人即在於此。舊稿得以付梓,固是敝帚自珍,還要感激《藝術家》之不棄,不管台灣美術怎麼浮沉,對某些人而言,我們永遠繫念的,仍是台灣美術吧!




其 他 著 作
1. 公共藝術觸擊
2. 藝術初體驗
3. 台灣美術的人文觀察
4. 藝術反轉——公民的公共藝術
5. 慧筆乾坤──陳慧坤的藝術人生
6. 陳慧坤九五回顧展
7. 美感的魅惑
8. 山水過渡 -中國水墨畫的南遷
9. 藝術蓋論
10. 台灣當代美術初探